[转载] 金融危机下海归求职策略分析monica(2008/12/14 6:22:27) 点击:
95537 回复:
0 IP:
212.* * * 金融危机为中国大学生就业造成了一种“火场效应”,这种效应是什么呢?
当大火突然着起来的时候,在火灾现场,可能有一部分人为了急着自救纷纷从高楼上跳下来,这是一种不幸;而留在原地的一部分人因为看到前面人的这种不幸,火急火燎地转身就冲入火海,大喊着“我跟你拼了……”这样的结局只会是另一种形式的同等不幸。
这就好象金融危机的到来,一部分人就业期待太高,而遭受就业挫折;另一部分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主动降低预期、自贬身价,这样带来的结果就会更好一些吗?
让学生主动降低预期、自贬身价,这些是提高整体就业率的策略,适合于政府部门和大学的就业办老师提给毕业生,但却不是个人求职者提高就业竞争力,找到好工作的上佳选择。
在我前不久的一次团体咨询中,来了一位海归的硕士。我在咨询活动之前,要求每位来询者都提供一份个人的简历和三年之后希望有的一份简历。在我收到的所有简历中,最符合规范标准的就是这位海归硕士。他的简历格式中几乎挑不出什么毛病,是我心目中标准简历的理想范本。
再看看他的简历内容:他本科是国际贸易专业,GPA达3.5以上,还辅修了世贸组织法,后在英国某大学拿到市场营销专业硕士,有大学英语6级证书、CET口语证书,雅思7分,剑桥商务英语高级;国家计算机二级,会熟练使用SPSS统计软件等等。
他在本科期间,连获“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优秀毕业生”及“优秀毕业论文”,获得英国大学“国际学生奖学金”。
我们都知道有些“海归”变“海代”的一个典型原因是他们大都在出国前缺少国内工作经验,在出国期间缺少所在国的工作实习经验,所获得的知识不过是在纸上谈兵。但是这位海归却有着不差的工作和实习经验。他在国内的贸易公司工作过一年,独立负责过公司的整个中英文网站建设和代理某进口品牌的营销,还参与过和IKEA这样大企业的合作项目;他在英国期间也曾在当地市场营销公司实习,参与或组织过一些营销项目。甚至,他还是英国这所大学研究生会委员和财务主管,参与过众多学生志愿者活动,获英国“积极影响力志愿者”奖等等。
如果说这个背景不令人羡慕,至少也不差啊。可是他在来信中却对我说,为什么我应聘很多外企都没有回音呢?现在企业对海归怎么看,我的问题出在哪里?
我看了他的简历,又通过与他的交谈,很快发现一个简单的线索:他的求职意向居然都只是应聘市场助理!
我问他,你不能应聘成为一个市场专员吗?甚至是小公司的市场主管,一个海归硕士去应聘部门助理职位,这本身可能就是你的最大问题!
如果我是招聘单位,我冒出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这是真的吗?你的简历是不是撒谎了?一个人投入了几十万块出国去读一个硕士,回来只应聘小助理的职位,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你学得太差,简历造假了,还是你整个人是没有自我规划的?第二,如果说是真的,你知道我们公司的助理做什么工作吗?你干得来吗?你能做长吗?我们干嘛不找一个普通本科生踏踏实实地培养他做上去?
退而求其次,你也未必是其次工作的上佳人选。一个社会的人才整体结构又是金字塔形,越往下面,人数越多,竞争也会更加激烈。所以,你更好的求职策略未必是降低期待、削价竞争,去打低端市场,而是要合理定位,建立自身的职场品牌,假如你一时达不到目标职位的要求,就看有什么差距,寻求弥补或替代方案,这才是一种求职中的自我增值啊!
如何在求职中自我增值的方法,我们可以改天著文另述,今天先把这个道理讲清楚。今天,大学生身价贬值的还不够厉害吗?你还有多少降价空间去跟几百万人竞争?你零起薪就会获得一份工作吗?这样的工作有什么未来?
如果你应聘市场主管或专员而不得,你又特别想在这家目标公司工作,退而求其次问是否可以从更低职位做起也是现实的选择。但是,你不能一上来就应聘那个低职位,这是自信者与不自信者的根本不同。假如你的背景明显与应聘职位不称,公司想要招聘的是合适人才,而不是徒有其表的毕业生,你的背景太over并非什么好事。
说白了,好公司更需要的是可以实际创造更高价值的人才,哪怕多付薪水也是情愿的;而不是供养要求很少的累赘。要想在求职中处于有利地位,你必须让自己成为一个不断升值的人才,而不只是一味打低价竞争策略的普通人手而已。
(李令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