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背包游欧洲wang8499(2007/4/13 2:22:01) 点击:
99146 回复:
1 IP:
139.* * *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无奇
2007年4月13日 星期五
上周末是欧洲国家的复活节,从周五到周一连放四天,因而许多欧洲人纷纷出门度假。从北欧的瑞典到南欧的西班牙,从西部的英国到东边的希腊,到处都能看到手执一张地图,身背一个大双肩包,全身便装,脚踏旅游鞋,步行穿梭在城市大街小巷的年轻人,他们就是典型的背包客。
近几年来,我也是以这副装扮出游欧洲的。有朋友不解,这种玩法,既没有导游陪同讲解,又需要自己打点食宿交通一切事宜,典型的费时费力不讨好,为何我仍乐此不疲?
客观讲,如此旅游确实耗神。两个月前,我趁春节假期去西班牙南部安达卢西亚省转了一圈,行前一个月就开始做准备工作,光是预订沿途几个城市的住宿,就耗费了我整整一个晚上。但在整个过程中,读地图、翻旅游书、上网查询……其实都有着颇为独特的乐趣。难怪有人将背包旅游上升到精神层次的高度,称这是集锻炼身体、提高生存能力、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于一体的旅游方式,并认为这就是为什么众多欧美青年非常热衷于背包出游的原因。我自己也是在欧洲做了多回背包客后,才逐渐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并开始迷上这种旅游方式的。
步行的乐趣
不过,由于背包旅游有一定的“不成文”规定,因此并非所有地方都适合背包旅游。就拿“行”来讲,背包客的行动主要依靠双腿和公共交通,因此只有那些中小城市和公共交通发达的大城市才适合背包客。这方面,欧洲是较为理想的目的地。欧洲多数城市并不大,市内教堂、广场、博物馆等景点一般都集中在步行范围之内。我西班牙之行的第一站是塞维利亚。这在安达卢西亚省已算一个大城市,可当我拿着地图向旅游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询问如何乘坐公共交通时,他奇怪地看了我一眼,然后在地图上比划说,主要景区并不大,步行就可以。
其实,就算在伦敦、巴黎、马德里、布鲁塞尔等著名欧洲大城市,由于地铁和公共汽车组成的公交体系极为发达,背包客们也能行动自如。
此外,大多数欧洲城市都有新、老城区之分。老城区一般是城市的历史发祥地,记载着该市成百甚至上千年的发展轨迹,因而古迹众多、博物馆遍布,是背包客们的必游之地。而这样的老城区往往并不大,仅凭步行就可达到不同景点。
相反,美国地广人稀,除纽约、芝加哥、波士顿、洛杉矶、旧金山等少数大城市有象样的公共交通外,其余地方的人们出行都需自己开车。而且美国多数城市面积广大,景点分散,无法靠步行到达,因而不适合背包旅游。
语言“通天塔”
可是从语言上来说,在欧洲旅游的麻烦就比美国大多了。没到欧洲前,我以为欧洲各国虽然“各说各话”,但英语总是能通用的,因此也没想着要去认真学一些常用的法语、西班牙语、德语之类。结果一脚踏上欧洲大陆后,还真碰到不少麻烦,尤其是在一些小地方。我在西班牙马拉加坐公共汽车时,那里的司机一句英语也不会说,我只好拿出地图比划给他们看,然后看他们是点头还是摇头,来揣测他们的意思;在长途汽车站买车票时,所有的英语沟通全部失灵,我只好在纸上写下我的目的地,塞进窗口,然后售票员写下票价,再递回给我。如此交易成功后,我们只有相对苦笑。
其实,欧洲主要大城市的居民多少是会讲点英语的,有的还讲得很不错,但有些人出于文化自尊心,不愿跟外国人讲英语。我曾在法国巴黎街头用英语问路,结果对方用英语跟我说“No English”,让我目瞪口呆。
当然,我自己在语言上也没少闹笑话。记得在去德国之前,我特意学了几句“你好”、“再见”、“谢谢”等简单的德语,以备不时之需,结果当我走进慕尼黑一家小商店,想说“你好”时,一出口竟成了“再见”。那位营业员先是一楞,然后禁不住笑了出来,我也马上明白过来,只好跟着笑笑,算是自我解嘲。
广交天下客
除了“行”之外,背包客的“住”也有讲究。真正的背包客应该住在青年旅馆(youth hotel,或是hostel),而不是星级酒店。在欧美,青年旅馆非常普遍,主要为学生及年轻人提供廉价、实惠的住宿。在青年旅馆,一般都是数人合住一间(人数从2人到12人不等),共用浴室及卫生间。多数青年旅馆还会提供自助式厨房,餐具、炉灶一应俱全,为背包客们自己做饭提供方便。而且,青年旅馆的地段相当好,几乎都位于市中心,紧挨各个著名景点,对背包客们来说,这是极大的便利。
总体上,青年旅馆的条件比星级酒店要简陋得多,而且对那些独自出游的背包客来说,几乎肯定要与陌生人同处一室(在多数青年旅馆,如果同屋的有4人以上,几乎都是男女混住)。但这正是背包旅游的乐趣所在,因为你能在旅途中结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通过与他们谈天说地,增加对其它国家文化、习俗的了解,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说不定还能交到几个好朋友。
目前,中国人在欧洲做背包客的还不算太多,因此我每到一家青年旅馆,同屋的人总是很好奇地向我问这问那。春节期间,我在西班牙格拉纳达的一家青年旅馆遇到了两位学过中文的比利时女孩,她们看到我这个全屋唯一的中国人,兴奋地用不太娴熟的中文与我聊天,我也就顺便与她们聊了很多中国的历史与文化。另一次,与我同屋的是一位在东京大学攻读美国对外关系的日本大学生,对亚洲政治局势研究颇多,我们便聊了许多中日关系话题,甚至对一些“敏感”问题也不避讳。从谈话中了解到的一些情况,是我们在日常媒体上很难读到的。
近年来,到欧洲旅行的中国人越来越多,我每次背包出游,总能碰到数个中国旅行团。可能是因为签证或旅行社的原因,目前中国游客来欧洲,大多数只能以团队形式出行。这固然不是我们自己的原因,但跟团出行,虽然省心,却少了许多乐趣。我听说有的欧洲团要在10天内跑七、八个国家。行程如此之紧,大多数时间都花在了路上,真正享受旅游的时间少之又少,很是不值。
不过,听说背包旅游在国内已逐渐普及,因此随着欧洲签证制度的逐渐放宽,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选择自由出行,以背包旅游的方式,在欧洲悠久的历史、文化及艺术中自由自在地倘徉。
我来说两句:
背包旅游是年青人的旅游。一个人的背包体现了自由精神,快乐的旅途并伴着未知的挑战。没有比有自己的双脚走出自己的路线更有成就感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