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250家公共图书馆面临关门ares(2010/12/27 15:17:10) 点击:
92587 回复:
0 IP:
218.* * * 自保守党首相卡梅伦上台以来,多次拿教育文化开刀。除了把英国搅得天昏地暗的大学学费涨价风波,全英国还有至少250家图书馆面临关门大吉的窘境。近日,英国文化界、教育界1000多人联名写了一封公开信给文化部,要求政府“停止文化破坏行为”。
法国作家古勒莫(Jean Marie Goulemot)在《图书馆之恋》(L’Amour des bibliothèques)中将图书馆视为“天堂存在的证据”,“不会受到世间沧桑和偶然事件的影响,是一个安宁的避风港”。然而,这样的“避风港”如今在英国却岌岌可危。原因是金融风暴过后,政府财政吃紧,保守党卡梅伦(David Cameron)登上首相宝座,拿教育文化开刀。除了把英国搅得天昏地暗的大学学费涨价风波,全英国还有至少250家图书馆面临关门大吉的窘境,这将导致明年全英约四分之一的图书管理员面临失业。近日,英国文化界、教育界1000多人联名写了一封公开信给文化部,要求政府“停止文化破坏行为”。
作家阿兰-吉布斯(Alan Gibbons)是这次千人签名抗议政府削减图书馆经费的组织者。他花了三天时间征集签名,获得了包括《黑质三部曲》(His Dark Materials)的作者、著名作家菲利普-普尔曼(Philip Pullman)、畅销书《The Winter Ghost》的作者凯特-莫斯(Kate Mosse)、曾写作《疯狂的数量理论》(The Quantity Theory of Insanity)的作家威尔-塞尔夫(Will Self)等人的支持。凯特-莫斯表示:“我们的政府一面在谈论当代人的文化蒙羞,成年读者的阅读水平大大落后于其年龄,另一面又打算要斩断全民文化水平的这一重要支持,这一点我真是没法理解。”威尔-塞尔夫说:“图书馆是一种惠及所有人的文化资源,那种粗糙的投入产出计算分析在这里并不适用。他们应该要让图书馆里有尽可能多的书,能供尽可能多的人读到才对。”
追根溯源,如今英国的这场图书馆危机与卡梅伦政府倡导的“大社会”政策有关。卡梅伦认为,如今英国成为“破败的社会”的原因,是公民个人对于国家福利太过依赖,却不愿反过来服务国家;政府只好大量招募公务员,导致组织结构庞杂,造成财政赤字。卡梅伦的解决之道是,中央把权力和义务下放到地方,地方则让志愿者和社区自治组织更多地参与到各种管理中。以图书馆为例,政府不再提供经费,而是将其交给民间社团,昔日的图书管理员由不收取报酬的志愿者取代。当然,一旦该地区找不到这样的社团,或是社团不再有能力继续管理,图书馆就不得不闭门谢客。
如此一来,中央政府等于是把图书馆的经费问题踢给了地方政府,由于各地方议员对于图书馆存在意义的认识仁者见仁,各地政策自然是南辕北辙,比如牛津郡计划停止为43家图书馆中的20家提供经费,而剑桥郡只停止全郡四分之一的图书馆的经费;利兹郡的图书馆会从53家减少到33家,被砍的包括一些高失业率地区的图书馆;北约克郡的议会想要关闭24家图书馆,而大伦敦地区的图书馆可能会关闭三分之一,其中刘易舍姆区的12家图书馆将关闭5家,而希灵登区的所有图书馆都能幸免。在格罗斯特郡,居住区相对分散的当地人平时十分依赖于那些小型的公立图书馆查阅资料、借阅书籍,但根据议会的决定,那些生活在农村的纳税人还是会失去全部7所流动图书馆,43家固定图书馆中的18家也将被关闭。当地议会之后又宣布,作为补偿,将开设一家“全年无休的虚拟图书馆”,尽管当地那些常去图书馆的人对于网络并不十分得心应手。
作为“大社会”政策的一部分,那些政府不再拨款的图书馆可以极其低廉的租金转手给志愿者接管。比如在格罗斯特郡被关闭的图书馆中,有11家——其中包括一家每年能吸引将近18万借阅者的图书馆将面临这样的命运。当地议会的意思是,如果当地人真的在乎这些图书馆,那他们完全可以自力更生将其维持下去,哪怕当地总体经济情况很不乐观。力主削减图书馆的保守党郡议员马克-霍桑表示:“现有结果证明,那些转手的图书馆的情况比原先由郡议会管理时还要好,我相信,能够以自己的方式来管理自己的图书馆,他们对此也很兴奋。”然而,目前看来此言言之过早,由慈善组织接管的Walcot图书馆如今在周末已经不营业了,该慈善组织的主席也有苦衷:“我们有一群固定的人在这里提供服务,都是我们核心的志愿者,但我也不想让他们过分操劳,那样会导致我们最终失去这一部分人的服务。”
如此看来,图书馆继续生存的希望似乎完全寄托在志愿者身上。据英国特许公共财务和会计师协会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3月-2010年3月,全英受雇的公立图书馆馆员数目减少了将近1000人,占到总共25000名吃皇粮的图书馆馆员中的3.4%,而同一时段内,公共图书馆聘请的志愿者数目却上升了7.7%,达到了17111人。然而,问题在于,即便志愿者可以保证图书馆的运营,但他们终究并非专业人士,又如何保证运营的质量呢?菲利普-普尔曼就认为:“图书馆馆员并非只是简单的柜员工作,这并不是那种随便谁来都能做而且不用付报酬就能做好的简单工作。有些人以为,每个专业领域的工作都可以找乐于奉献的志愿者来代替,哪怕是复杂的任务,都只需提供清茶一杯,此外别无其他报酬。抱有这种想法的人,根本就是希望看到所有公共服务项目都被出售、关闭、废弃。”凯特-莫斯也认为:“具有专业素养的图书馆馆员,所做的并非只是简单地告诉你,去右边第三排找。他们能为读者指明一个开始阅读的方向,那可大异于志愿者所说的一句‘你可能会喜欢Danielle Steel的书’。”
图书馆的存在,对于减轻整个社会的文盲、无知、孤立、无助、失业、孱弱、无聊、冷漠、贫穷等,都有一定的益处,从文化角度来说,图书馆带给我们的东西是不可替代的。然而,如今面对政府削减图书馆经费的计划,与文化界、教育界人士的群起而攻之不同,普通民众的反应要平淡得多。有人认为,既然政府决定削减各类公共支出,图书馆自然也无法幸免,而且数据表明,去图书馆的人确实越来越少,电子书、网上二手书店、校园图书馆已经足够了;大家都需要与时俱进,就像DVD租赁店随着在线视频和网络下载的普及越来越少一样;何况去图书馆借书所花的路费和时间,也都是不小的支出,还不如网上下载书或者买二手书。不过,有来自小地方的人介绍说,自己所在地的图书馆早已成为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老人们、失业者、无所事事的人常会在那里固定出现,消磨一天的时光,学生喜欢在那里搞活动、聚会。如果有朝一日图书馆消失了,恐怕会令那些人无所适从吧。对城市中的有产者而言,书店、网络固然很容易就能获得阅读的书籍,然而对于穷人、不擅长网络的年长者和住在偏远乡村的人而言,图书馆却是他们了解世界、学习文化的重要渠道,不应该剥夺他们的这些权利。也许在英国政府看来,这些人仅仅只是作为少数选票而存在,不会对选举结果产生决定性影响,但这些弱势群体恰恰是衡量政府是否能真正赢得民心的试金石。